南海这片海域联华配资,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,横跨热带和亚热带,既是渔业资源的宝库,也是能源蕴藏的富矿。然而,提到南海,人们往往会想到“九段线”这个话题。
中国的主权主张让这条线延伸到邻国附近,像是画到了“别人家门口”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有人觉得这不合理,有人好奇背后的依据。其实,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得从历史、法理和现实三个层面去看待。
南海的背景:从古代到近代
中国跟南海的渊源不是一天两天,而是上千年的历史。早在西周时期,《逸周书》里就提到“南方海”,说当地人给周王室送玳瑁当贡品。到了春秋战国,《诗经》《左传》里都管这片海叫“南海”,楚国人还跑去探过险。东汉时,南海被称作“涨海”,说明那时候中国人对它的了解已经挺深了。
展开剩余88%宋朝时,南海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。福建泉州、广东广州的港口热闹非凡,商船载着瓷器、丝绸往东南亚跑。到了明清,渔业更发达,海南、广东、福建的渔民开着木船,跑去西沙、南沙群岛打鱼。他们在岛上搭棚子、挖井取水、晒鱼干,日子过得苦,但岛礁上有了人气。
这些不是空话,考古发现能证明。在西沙群岛的甘泉岛上,挖出了唐宋时期的房子遗址,还有陶器、瓷器、铁刀、铁锅碎片,甚至明代的铜钱。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上,也找到晚明到清中期的瓷器、铁钉、火石,还有墓碑。这些东西说明啥?说明中国人早就在这些岛礁上生活、捕鱼,甚至埋葬亲人,时间比其他国家早得多。
除了生活痕迹,还有宗教遗迹。西沙的陈杭岛、北岛上有13座小庙,供奉土地神、兄弟神,建于明代。南沙的郑和礁上,找到秦汉时期的五铢钱、唐宋时期的窑制品,还有井和寺庙。这些都表明,中国人对南海的开发不是偶尔路过,而是长期、持续的活动。
19世纪末联华配资,情况变了。西方列强开始插手南海。1933年,法国派军舰闯进南沙群岛,占领了9个岛屿,插上法国旗。中国报纸炸了锅,民众也很愤怒。1939年,日本趁乱出兵,把法国人赶走,自己霸占了这些地方。这两国的行为完全不顾中国的主权,搞得南海局势乱七八糟。
面对这种局面,中国政府没坐着干瞪眼。1936年,地理学家白眉初画了一张南海地图,用U形线标出东沙、西沙、南沙、团沙群岛,这就是九段线的雏形。1943年,开罗会议上,《开罗宣言》明确规定,日本战后得把侵占的中国领土还回来,包括南海诸岛。这给中国的主权主张加了国际法的背书。
九段线的历史依据
中国对南海的主张不是凭空来的,而是有历史根基。前面说了,古代渔民在南海岛礁上生活、捕鱼,留下的遗迹明摆着。到了近代,国民政府把这些历史权利变成了正式的地图。1947年12月,中华民国政府发了《南海诸岛位置图》,用11条断续线标出南海的范围,涵盖东沙、西沙、南沙等群岛。
1948年2月,又发了《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》,明确这些岛礁归中国管。这两张地图传遍世界,等于向国际社会喊话:南海是中国的。
从法理上看,1943年的《开罗宣言》是个硬核依据。日本侵占的领土得还回来,南海诸岛当然在内。国际法学者说,这一条没啥争议。另外,中国的11段线划在1947年,比1982年的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早了几十年。根据国际法“不溯及既往”的原则,后来的公约管不了之前的主张。
还有个关键点:1947年时,东南亚国家基本没啥发言权。越南1954年才独立,菲律宾1946年刚从美国手里独立,马来西亚1957年、印尼1949年、汶莱1984年才独立。那时候,现代海洋法里的专属经济区、大陆架这些概念还没成型,国际上对海洋权益的认知主要是看历史使用。中国凭着几百年的活动划线,完全符合当时的惯例。
九段线的调整与发展联华配资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继承了中华民国的领土主张。1953年,中国把11段线改成9段线,去掉北部湾的两段,算是对越南示好。但这不代表放弃主权,反而通过行政措施加强了管理。1946年,国民政府把南沙、西沙划归广东省管,公布了岛礁名字,发了地图。新中国成立后,继续沿用这些做法。
战后,东南亚国家开始动作。1946年,法国海军陆战队登上西沙群岛,驻扎了15天,想重新控制。菲律宾外交上也不老实,声称要把南沙纳入自己海域。国民政府忍不了,派海军南下。1946年10月,海军编队从上海出发,一个月后到南海,设岗巡逻,维护主权。
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在国际法里吵得挺凶。支持的人说,它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性权利,符合国际习惯法。毕竟中国在南海活动了几千年,有据可查。反对的人拿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说事,觉得九段线不符合公约。但公约1982年才生效,九段线1947年就有了,按“不溯及既往”的原则,公约管不着。
2016年,菲律宾搞了个南海仲裁案,国际仲裁庭裁定中国的九段线“没法律基础”,说中国在南海没“历史性权利”。中国政府直接回怼:不接受、不承认。为什么?因为这裁决问题多多。
首先,历史性权利是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,不该用公约去衡量。其次,仲裁庭没管辖权,却硬掺和中菲海洋划界的事。第三,仲裁庭把公约第121条第3款解读得太严,把南沙的岛都说成岩礁,否定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。
中国学者指出,历史性权利在国际法里不算新鲜事。挪威有渔业区,澳大利亚有托雷斯海峡,都是类似的主张。九段线也是这个逻辑,没啥不合理的。
新中国成立后,逐步恢复了对南海的控制。1955年,法国从越南撤军,中国军队接管西沙群岛。1974年,西沙之战打响,中国海军跟南越海军交火,最终收复西沙,结束了南越的部分占领。
21世纪,中国在南海的管理上了新台阶。海洋牧场是个亮点。从2011年起,三亚蜈支洲岛附近投放人工鱼礁,移植珊瑚,生态恢复得不错,渔民收益也上来了。山东荣成市的海洋牧场更成熟,渔民跟牧场签约养鱼苗,收入稳定。
时至今日,中国建了180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,覆盖黄海、渤海、东海和南海,投放了6700万立方米人工鱼礁和1670亿尾幼鱼。
油气开发也不含糊。2024年,开平南油田在珠江口盆地探明储量1亿吨,日产轻质原油7680桶、天然气52万立方英尺。2025年,惠州19-6油田在东部南海发现,储量超1亿吨。这些项目保障了能源安全,也带动了经济。
基础设施也在升级。西沙永兴岛建了港口、机场、学校,还搞了绿化工程,种上椰树,岛上变漂亮了。这些都说明中国对南海的管理越来越扎实。
南海不只是领土问题,还是大国博弈的舞台。美国老往里掺和。2020年,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声明,否认九段线,指责中国“非法”。美国海军还常搞“自由航行”,派军舰进中国宣称的领海线。中国觉得这是挑衅,反击很强硬。
中国跟东盟也在谈。2002年签了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,承诺和平解决问题。2013年启动“南海行为准则”磋商,想弄个更有约束力的规则。但各有各的算盘,进展慢。
南海问题不好解。中国想通过双边谈判搞定,反对国际化。东南亚国家担心中国太强,喜欢拉国际社会撑腰。美国等国的介入让事更复杂。
中国得两手抓。一方面,继续加强实际控制,搞开发、建设施;另一方面,多跟东盟谈,找共赢的路子。同时联华配资,得在国际法上多发声,把九段线的历史和法理讲清楚,请国际专家一起研究,争取更多理解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丰云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